名字“们”的由来
名与字自然是来自长辈的期望。苏轼,字子瞻,名和字都是他的父亲苏洵起的。古时候“轼”是车子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而字子瞻之“瞻”,即远望,也算是对“轼”的发挥,蕴含着父亲对他“促其自励以成大器”的期待,因为小小的横木也是组成完整车子必不可少的部件。
号,就是自己拟定的称谓了,不受家族、行辈的限制,也和名字没有必然联系。苏轼被贬黄州后给当时躬耕解决生活的数十亩荒地取名“东坡”,于是诞生了他最著名的号“东坡居士”;此外苏轼还自称“苏子”等,号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情操。
绰号自然是好友所起还得到公认的名字。苏轼朋友多,朋友给他起的绰号也多,如长帽翁、秃鬓翁、白发兄、笠履翁 、苏大胡子等,多为玩笑打趣之意,也更显好友之间关系亲密。
除此之外,苏轼还有很多官称,他的官爵代称有苏使君、苏贤良、苏翰林,苏徐州、西湖长等等,用此称呼是为了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崇和敬仰,都是别人称他的。
当然,后人对他也有很多赞誉。后人常誉称苏轼为“坡仙”、"苏仙",也有称“苏公”、“坡公”或“坡老”。黄庭坚就有诗云:“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苏轼还有“眉山公”、“苏徐州”这类称呼,属于地望代称,地名可以是出生地、籍贯地、为官地、居住地等等,苏轼平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地望代称多也在情理之中了。
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去世后,朝廷会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来高度概括其生平,叫做谥号。苏轼于1101年病卒于常州,直到南宋孝宗朝(1163)才给予平冤昭雪、恢复名誉,并赠太师,谥号文忠,因此后人也称苏轼为“苏文忠公”。
至于其他大大小小的称呼也都各有来历。
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多名字,体现的是苏轼一生的卓越声望和丰富履历,也是横贯古今人们对他的敬重和喜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