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古解讀歷史,用心回答問題,歡迎關注與點贊~
首先明確一點,所謂豆腐起源於漢代的說法,既沒有可靠的歷史記載,也沒有可靠的考古證據。
說起豆腐這種食物,大家都不陌生。說起豆腐的起源,不少人也會想到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在民間傳說中,這位漢代的王,整天琢磨鍊丹,結果呢,煉丹的化學實驗沒搞成,卻意外研究出了豆腐。
淮南王發明豆腐的說法不僅存在於傳說中,這不,著名的《本草綱目》都明確記載了: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
再比如,宋朝理學家、思想家朱熹寫過這麼一首詩:
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大概怕讀者不甚明了,朱熹在詩後還特意加了一句解釋: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
您看,又有民間傳說,又有這些歷史名人的記載,劉安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吃豆腐的人,地方為了發展旅遊,也是大加宣傳。
然而,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假如您對歷史的興趣,不滿足於八卦野史或民間傳說,那我們就嚴肅地作一番考察。
在漢代、唐代的歷史文獻里,從來沒有記載過豆腐。甚至連淮南王劉安組織編纂的《淮南子》里,也毫無豆腐的蹤影。
可能有人覺得,《淮南子》原本就是討論思想哲學,幹嘛要記載豆腐呢?
好,那麼我們假設漢代就有了豆腐。豆腐這種好吃不貴的食物,如果真的出現了,不火才怪吧?即便沒那麼快,那我們等五百年,豆腐總該傳遍大江南北了吧?
可是真到了五百年後,北魏賈思勰編寫的《齊民要術》里,仍然沒有提到豆腐。要知道,齊民要術可是一部農業生產的百科全書,除了種地,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有關釀造、烹飪的內容,涵蓋酒、醋、醬、糖稀等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種類。假如當時有豆腐,賈思勰不會不記載。
所以,從歷史文獻的角度分析,說漢代出現豆腐,並不是可信的。
關於豆腐的可靠記載,出現在宋代,而且很多。
比如大文豪蘇軾寫的《物類相感志》里說:豆油煎豆腐,有味。
再比如另一位大文豪陸遊的《老學庵筆記》記載:豆腐、麵筋、牛乳之類,皆漬蜜食之, 客多不能下箸。
接下來談談考古證據,不少人會說,漢代考古中早就發現了做豆腐的證據。
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證據。
就是這幅圖,其實,它來自於河南密縣的一座漢代畫像石墓。這座墓里有很多刻著圖案的石材,也就是畫像石。在其中一塊畫像石上,刻有廚房勞動的場景。
有研究者根據畫像的內容,推測其表現的是做豆腐的流程。
不過,最大的問題來自上面的第2。看上去,它很像是一個人在用石磨來磨豆子,這當然是做豆腐的必需流程之一。
可是,畫像石原本不甚清晰,我們看到的圖都是現在人去臨摹下來的。
有其他研究者仔細查看了原來的石頭,結果發現,2中表現的,其實根本不是石磨,只是一個大盆而已。
經過仔細考證,這塊畫像石所描繪的,更有可能是釀酒的場景。
當然,儘管豆腐很可能不是漢代發明的,但它的的確確是起源於中國,而後才向全世界傳播,這一點值得驕傲。
主要參考文獻:《從歷史中醒來 孫機談中國古文物 》
先說結論:歷史傳說豆腐由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現代考古發掘資料證明,豆腐未必是劉安發明,但是產生時期屬於西漢,仍然最為可能。
在宋朝大儒朱熹和明朝博物學家李時珍的作品中,都明確提出豆腐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安徽淮南地區每年還要舉辦聲勢浩大的八公山豆腐節,用一道豆腐,做出幾十種不同的菜肴,美其名曰「豆腐宴」!
這種說法一直到了上世紀50年代,化學家袁翰青在《中華醫史雜誌》中才首次對這種說法表達了質疑,他遍查《淮南子》原著和大量文獻,均為發現西漢發明豆腐的文字證據,只在宋朝寇宗奭《本草衍義》中,發現了:「生大豆,又可磑為腐,食之」。由此他認為,豆腐應該出現在五代時期。
後來日本學者筱田統引用了目前發現最早記載關於豆腐的文獻。
是五代.陶谷(公元903~公元970年)撰寫的《清異錄》,其中《官志門》「小宰羊」條曰:「時蕺為青陽(今安徽青陽縣)丞,潔已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陶谷是五代時新平(今安徽省皖南)人氏,他在五代時的晉、漢、周和北宋初期都做過官,北宋開寶中卒。
因此,日本學者認為,豆腐應該是發明與唐代。
此後再無更早關於豆腐發記載,後來中國學者洪光住遍尋漢唐文獻資料,都沒有發現關於豆腐的記載。
於是學界都傾向於豆腐發明與唐朝的推斷。
一直到1959年至1960年間,河南密縣打虎亭村發現了兩座東漢時期的漢朝墓穴。才有新進展。
1981年河南博物館首次撰文披露,在漢墓內部的畫像中,有描述豆腐製作的內容。1990年,江西省社科院專家陳文華和美國全國科學基金會博士黃興宗共同千萬漢墓研究,確認的確有豆腐製作的圖畫。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人懷疑其中的豆腐製作畫面其實描述的是釀酒工藝。陳文化撰文指出,製造豆腐的畫像和釀酒的畫像出現在同一塊畫石上。但是這裡出現了石磨和濾渣以及鎮壓的環節,只有做豆腐才需要這些工藝和工具,而釀酒根本無需這些工藝。由此可以肯定,漢墓描述的是製作豆腐的畫面。
由於漢墓屬於東漢時期,只有在豆腐生產非常普及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漢墓畫像中出現;此外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大豆就已經廣泛作為主糧種植,而西漢時期,石磨在中國已經廣泛使用。最後看看豆腐怎麼做的吧。
結論:可以斷定,豆腐的發明權雖然不一定屬於淮南王劉安,但是產生的年代,還是以西漢最為靠譜。
雖然傳說都認為是西漢時代淮南王劉安在煉丹培育丹苗的時候無意中發明了豆腐,但是中國真正有明確豆腐記載的,還是在唐朝與五代時期。同時,日本人的歷史記載也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隨著鑒真東渡而傳入日本。而豆腐成為一種重要的食品開始廣泛食用,還是在宋朝時期。
大豆雖然在中國有非常悠久的種植與食用的歷史,但是因為不好吃而且吃多了容易放屁,身體不舒服也不容易消化,所以很長時間內,大豆的食用都不太多,直到豆腐發明以後。
但若是豆腐真是漢朝就已經出現,為何歷史中幾乎沒什麼記載?南北朝貴族生活奢華,也未曾有過對於食用豆腐的紀錄?
或許淮南王的確創造了最原始狀態的豆腐,但是口感與形態都與後來的豆腐有很大不同,並沒有廣泛推廣與食用。
推薦閱讀: